top of page

發揚「看見」的精神

  • 蘭萱
  • 2024年8月22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

當你開始認真想說一個故事,縱使故事的主角不是自己,故事從此便對你產生意義,甚至,它會以某種方式進入你的生命,你將成為故事的一部分。


就像齊柏林。當他用前所未有的空拍俯瞰視角,訴說一個屬於台灣美麗與哀愁的故事,點燃話題帶起風潮的同時,「更好的台灣」便使命般入駐他心中,成為他孜孜不倦的動力,也推使他成為這股「看見的力量」不滅的傳說與明燈。


雖然齊柏林和我相約再聊「再見台灣」的許諾黃牛了,但同樣眼睛發亮、一顆心發燙的成大教授蘇文鈺,因緣際會來到我的節目,小黃老師、阿亮校長、蒲老師、小藍老師⋯⋯,這一支從教育體系出發、一個拉一個跳坑的聰明傻瓜隊伍,發揚光大了「看見」的精神。


他們看見教育資源的城鄉落差,以及進而衍生偏鄉孩子自信與發展受限的困境,決心撥出課餘時間,藉空拍及說故事,帶領孩子看見家鄉,看見自己,看見兩者的臍帶連結,想讓哀愁變美麗。


七年來,我看著這群很會作育英才,卻很不會募款招財的老師們,一路咬牙苦撐,漸漸得到德不孤的情義相助;更感動的是,眼見一個個偏鄉孩子,透過團隊合作、試錯學習的過程,快樂驕傲地介紹自己的作品,說著家鄉的故事,甚至上了國高中還成了回流小導演,在家鄉辦起「抵家」影展,讓厝邊隔壁扶老攜幼前來觀賞咱的囝仔拍的家鄉影片。


說故事,是有力量的。先要能看見故事,看見自己和故事的關係,才能說好一個故事。孩子們把家鄉故事說得如此地好,因為他們,看見了。


「看見家鄉」,讓孩子們學習團隊合作,成為自己的主角,也可以扮演別人的配角。今天,他們從家鄉汲取故事靈感與養分;明天,家鄉將從茁壯的孩子身上得到力量。


故事正在進行中,「看見家鄉」也是。誠心歡迎你也來軋一腳,一起成為動人故事中的一部分。

コメント


bottom of page